来源:人气:914更新:2025-08-14 15:00:17
追忆峥嵘岁月,礼赞爱国精神!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《左宗棠收复新疆》于8月4日正式在湖南卫视及多平台同步播出,通过影像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边疆保卫史,激发观众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与历史记忆的共鸣。
左宗棠(1812年-1885年),字季高,号朴存,出生于湖南湘阴。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军事家与政治家,作为湘军核心将领之一,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均有卓越建树。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,其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。与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张之洞一同被后世称为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,并在历史评价中被梁启超尊为“五百年来第一伟人”。
近日,大型纪录片《左宗棠收复新疆》引发广泛关注。著名作家、左宗棠研究权威徐志频先生所著的《左宗棠与李鸿章》《左宗棠与曾国藩》再度成为热议焦点。晚清中兴三大名臣间的复杂关系与现实启示,通过徐志频先生专访得以深入解读。
谈及为何转向撰写《左宗棠与李鸿章》,徐志频表示:自2007年起专注左宗棠研究,2013年出版首部《左宗棠:帝国最后的“鹰派”》,2016年推出《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》(新版《狂澜之下:左宗棠的十张面孔》),2018年完成《左宗棠:家书抵万金》(2025年修订版《家风与成事:从左宗棠家书看晚清变局》)。这三部作品已系统梳理左宗棠生平,但对其历史价值的探讨仍需通过对比研究深化。晚清时期,左宗棠与李鸿章同为最具比较价值的风云人物,两人均出自曾国藩门下,曾同时担任两江总督,李鸿章掌直隶总督之权,左宗棠执东阁大学士之位,李鸿章为文华殿大学士,两人都具备内阁宰相的权力格局。左宗棠更两度出任军机大臣,两人在1867至1901年间,与慈禧太后的统治共同构成了晚清核心权力结构,其政策抉择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走向。
对于左宗棠的评价,徐志频指出:当代社会对左宗棠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叙事,其真正价值在于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桥梁。左宗棠虽承袭深厚传统文化底蕴,却能在实践中将儒学智慧与技术思维融合。他早年自学舆地、农学、水利,以务实精神破解时代难题,克服了传统士大夫空谈道德的弊病。这种“以术运经”的学以致用理念,在晚清历史中罕见。徐志频认为,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比较研究,将揭示个体在历史巨变中的成败规律,同时折射出农耕文明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深层困境。
关于李鸿章的评价,徐志频坦言:其一生体现“不学无术”的根本缺陷。李鸿章的治国理念如同散落的碎片,缺乏系统思维。他自信的气质使其敢于挑战传统,甚至否定孔子,却在实践中陷入自我矛盾。与左宗棠“以术运经”的学用统一相比,李鸿章的知识体系呈现杂乱状态。这种特质使他在官场中游刃有余,却也导致其人生悲剧。历史证明,缺乏根本性学问支撑的现实成功,往往伴随更大的历史遗憾。
徐志频进一步解析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不同特质:前者以儒家精神为内核,兼具挑战困难的意志与务实行动力;后者则深谙官场权谋,擅长利用现实条件谋取功名。他们的成长轨迹呈现“进取”与“变通”的双面性,前者挥洒血性追求千古事业,后者醉心现世风光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具体政绩上,更反映在价值取向的深层维度——左宗棠追求死后荣光,李鸿章热衷生前显赫。
在探讨两人与慈禧太后的权力博弈时,徐志频指出:慈禧依靠法家权术实施统治,擅长通过赏罚二柄掌控朝局。1862年为制衡曾国藩,她同时提拔左宗棠为浙江巡抚、李鸿章为江苏巡抚。1863年左宗棠被破格晋升闽浙总督,1868年左李合作剿捻期间,因捻军进入北京,两人遭遇严厉惩处。这种权力制衡机制虽使慈禧稳固统治,但也暴露了清廷权责失衡的深层问题。
关于与曾国藩的关系,徐志频认为:左宗棠对曾国藩始终保持直率态度,直言其治政不足;李鸿章则在师生关系中谨慎行事,甚至通过承袭曾国藩学术声名提升自身地位。这种差异凸显了两人的处世哲学——左宗棠坚持“诤友”之道,将公事与私情分明;李鸿章则借师门荣光滋养仕途,体现出典型的官场务实思维。
谈及遗产差异,徐志频指出这是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:左宗棠追求精神永存,李鸿章侧重现世显赫。这种选择导致二者人生轨迹不同,左宗棠以清廉自律确立历史地位,李鸿章则凭借高超的政治智慧积累物质财富。历史证明,真正的价值往往超越单纯物质积累,而精神传承的深远影响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。
徐志频作为左宗棠研究领军人物,自1970年代中期从事研究工作,现为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特别顾问。其代表作“左宗棠系列”包括《狂澜之下:左宗棠的十张面孔》《左宗棠:帝国后的“鹰派”》《家风与成事:从左宗棠家书看晚清变局》等六部作品,其中《左宗棠:帝国后的“鹰派”》获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,《狂澜之下:左宗棠的十张面孔》荣获2023中南传媒年度好书奖。作者历年在中国各地及巴黎等地举办近500场讲座,致力于传播左宗棠精神,被赞誉为“最了解湖南人的作家”。新作《折叠三十年:左宗棠书信里的晚清》将于2025年9月出版。
Copyright © 2023 www.jdw8.com